2017年,北京市方志馆新增了许多馆藏图书,今天小志给大家推荐其中的一本——《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实测图集》。
2015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前身——北平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组建80周年。两院共同决定将各自所珍藏的一批20世纪40年代测绘的古建筑图纸编辑出版,以纪念两院院庆。
这套图集的主体,是在抗日战争期间,由基泰工程司承包、建筑师张镈先生主持,带领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毕业生等技术力量对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进行测绘的成果。这次测绘,共绘制了实测图700余张,主要是大幅的墨线图,也有重要建筑的色彩渲染图。该图集收藏了654张,其余图纸的下落,还需要进一步查询。此外,图集还收录了一批从1934年开始测绘的故宫古建筑图纸。这次测绘由中国营造学社主持进行,但是由于抗日战争爆发,工作未能完成。1939年,营造学社资料曾经遭遇水患,虽经抢救仍损失严重。现珍藏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图书信息资料中心的62张图纸很可能是仅存的硕果。著名古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楼庆西先生在得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故宫博物院整理出版此书的计划后,热情建议将它们一并收入图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积极响应这一建议,使这批珍贵资料公诸于世。可以说,这套图集,涵盖了与明清北京城中轴线有关的大部分重要古建筑,相当全面和完整地表现了北京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文化城市的城市建筑史的信息。如果考虑到它在目前的唯一性,其科学价值和史料价值,无疑是非常突出的。这批诞生至今已经超过70年的珍贵图纸的首次全面出版,本身也堪称我国城市研究和古建筑研究与保护史上的一件大事。
众所周知,明清北京城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典范,是中国数千年古代都城建设活动遗留至今的最完整的标本。以中轴线为骨干、宫城居中、多重城墙的都城规划,深刻地反映了占据古代中国思想主导地位的儒家的思想,是古代都城文化的核心内容。如果从金代建设中都城开始,北京都城建设的历史已经延续了860余年。元大都是中国自隋唐长安城以来最宏伟的一座首都,明成祖改造元大都为明北京城,清代在此基础上踵事增华,一步一步地将北京建设成为中国古代城市的建筑艺术的无上珍品。作为举世公认的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明清北京城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约7.8公里的城市中轴线始终处于驾驭全城的至尊地位。众多重要建筑、广场和道路,或有序安排于轴线之上,或对称布置于轴线两侧,形成空间的韵律与;中轴线两侧的街巷胡同亦相向布局,展现着北京特有的格局和肌理。如此大面积的对称,使整座城池产生出无与伦比的超然气度,建立起独具特色的壮美秩序。北京城中轴线既是城市构图的核心,也是城市格局的脊梁,使城市空间序列严谨、主次分明、层级递进、收放有度,也使平缓开阔的宏大城市具有了强烈的向心力和归属感。紫禁城在皇城、内城、外城的城墙与护城河的重重护卫下,坐落于北京城的核心位置,紫禁城的中轴线与北京城市中轴线重合。紫禁城的重大建筑,也是北京城最重要最壮美的建筑;北京城的其他重要建筑物,全都围绕着紫禁城,是皇家宫殿功能的补充与延伸。在建筑色彩方面,全城也是如此和谐。中轴线最部分也是全城重点,基本用琉璃瓦覆盖。其他部位的皇家坛庙、苑囿建筑的琉璃瓦,点缀在普遍的灰色陶瓦之间。街巷胡同之外和园林之中,则有绿树的装点。这本图集,表现了更多中轴线建筑的细节之美,将会使人们对北京城市中轴线的研究和观赏愈发充满愉悦之情。
目前,北京城中轴线申遗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北京市方志馆针对北京城中轴线也开展了一系讲座。如果您对此感兴趣,欢迎您来北京市方志馆查阅该书。2月27日下午2点,北京市方志馆也将在一层多功能厅举办第五十三期京华讲坛,届时将由北京市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古都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及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王岗讲授元大都中轴线,欢迎您来参加。